感恩节是个外国的节日,中国没有这个传统,不过随着这些年中国和世界接轨,很多人也开始过感恩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公司,员工也有很多外国人,那么感恩节应该吃什么食物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吧!
感恩节吃什么食物
1、苹果派
提起感恩节的美食,很多人会想起那肚子里塞满食材的烤火鸡,但除了火鸡,我们不能忽略感恩节的另一美食——苹果派.苹果派有着各式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口味,包括自由式,标准两层式,焦糖苹果派,法国苹果派,面包屑苹果派,酸奶油苹果派,举不胜举.
2、印第安布丁
感恩节最常见的传统食品除了火鸡和南瓜馅饼,还有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会称呼印第安布丁跟印地安人无关,只因为这个甜品是用印地安人喜好的玉米粉.印地安布丁是感恩节、圣诞节的必备甜点,风行于早期英国人移民到美国期间.
3、玉米面包
玉米面包,英国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欢的食物.玉米代表清教徒移民的死中求生经历.用在餐桌或门上的装饰,玉米代表着收获和秋天.据说玉米面包是美国妈妈们几乎都会做的食物.玉米面包是作为火鸡的馅料食用.
4、烤火鸡
每逢感恩节,美国人必有肥嫩的鸡可吃.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现在仍有些地方设有猎场,专供人们在感恩节前射猎,有兴趣的人到猎场花些钱,就能亲自打上几只野火鸡回家.使节日更富有情趣.
5、蔓越莓果酱
历史书告诉我们,蔓越莓是美国人在第一个感恩节上享用的美食,近400年后,这种水果依然出现在各家各户的节日餐桌上.蔓越莓酱是美国感恩节主菜火鸡的传统配料.因为蔓越莓本身的酸味较强,作为饮料的果汁内一般兑有糖浆或苹果汁等较甜的成分.
6、南瓜饼
在西方国家,感恩节这天,女主人在餐桌上摆放的不再是鲜花,而是水果和蔬菜,其中就有南瓜.感恩节为什么要吃南瓜饼?美国为怀念先民移民艰辛及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制定了一个感恩节,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吃南瓜饼.
感恩节的历史由来
感恩节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开端,在1620年一批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移民到美洲,遇到了莫大的困难,万幸的是,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印第安人给移民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并且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使他们慢慢适应当地的生活.在移民到达美洲的第二年的大丰收的日子里,印第安人在欢庆丰收的日子邀请移民们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大摆火鸡宴,有人认为美国第一个感恩节就是印第安人与新移民第一次齐聚感谢上天赐予的那一天.但是,感恩节其实早已存在于印第安人当中,而且那天是印第安人的第五次感恩节庆,而我们所知道感恩节的由来,是第一次欧洲的新移民与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赐与的那一天,而非所谓"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
其实对于感恩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感恩的节日,当中还涉及许多的恩恩怨怨和血腥战争故事等,最后成为今日的感恩节,并渐渐影响中国的新一代.
其实,不管感恩节的故事如何,它都给我们带来好的寓意,给我们对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一个平台,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
除了吃食物之外的习俗
送食物: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满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置餐桌:感恩节餐桌的布置也很有特色.主妇们不是照往常一样摆放鲜花,而是摆放水果和蔬菜.中间还常常放上一个大南瓜,周围堆放些苹果、玉米和干果.有时人们还把苹果或南瓜掏空,中间放满去壳的干果或者点燃蜡烛.平时,女主人可以在饭后把客人让到客厅里,但在感恩节却不这样做.感恩节的聚餐是甜美的,每个人都愿意在饭桌旁多呆一会儿,他们一边吃一边愉快地回忆往事,直到最后一根蜡烛燃尽.
做游戏: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跳舞、比赛等.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至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比赛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
玉米游戏: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颗玉米粒,猜的数量最接近的奖给爆玉米花.
南瓜赛跑: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常常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美国人还习惯把感恩节第二天的周五称为"黑色星期五".在这一天,美国的各种商店都会对商品进行打折销售,近年来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商家把打折日提前到了感恩节当天,每年都掀起美国购物狂潮.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