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丸是一种新型的美白产品,比起传统的涂抹式护肤品,美白丸的安全性更加受人关注。那么,美白丸究竟有没有效果,以及美白丸究竟有没有副作用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听专家给大家解答吧。
美白丸真的有用吗?
美白丸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临床多用于对纤维化肺炎、术后咯痰困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引起痰液粘稠和咯痰困难,以及特发性间质肺的治疗;静脉给药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严重中毒。
本品口服后在小肠迅速吸收,约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在进入血循环前很大部分在小肠粘膜及肠腔内去乙酰化,部分在肝内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半胱氨酸和无机硫酸盐。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10%,Cmax、Tmax及生物利用度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本品的分布容积(Vd)为0.33~0.47L/kg,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0%,30%经肾脏消除,肾清除率为0.19~0.21L/h/kg,近70%经非肾途径排泄,但仅有3%原药经粪便排泄。血浆半衰期约为2h。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和为人体骨骼肌提供营养的主要成分,半胱氨酸中含有硫磺,能够维持人体蛋白质结构、酶化作用和提高新陈代谢。阻止黑色素在体内形成。也就是说,对原本肤色较白而由于氧化日晒等引起的色素沉淀有改善作用,但是对原本肤色较暗者无效。
美白丸副作用以及禁忌
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故有时引起呛咳或支气管痉挛。水溶液中有硫化氢的臭味,部分病人可引起恶心、呕吐、流涕、胃炎等。偶可引起咯血。哮喘患者禁用。
美白必知的五个问题
Q1:美白丸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A:我们的皮肤变黄变黑,一方面是皮肤在自由基的作用下氧化,另一方面是黑色素过度生成,大部分美白丸的原理就是减少自由基,抑制黑色素生成,让皮肤看起来白皙透亮。原理是这样,但靠不靠谱还是成分说了算!
Q2:那么,美白丸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呢?
A:美白丸的常见成分是抗氧化剂维生素C、 E、B2,以及抑制黑色素产生的L-半胱氨酸。
维生素C的美白功效: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夏天能预防日晒后肌肤受损,促进新陈代谢,让已形成的黑色素排出,淡化斑点。到了秋冬,它能改变肌肤因血液循环变差而出现的暗沉现象。因为能提高治疗痘痘,美白等的功效,最近,高浓度的维他命C常被用于皮肤的治疗上。
Q3:过量服用维C的副作用有哪些?
A: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有时甚至可引起泌尿系结石、深静脉血栓、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每日超过5克时,则可导致溶血,严重时可致命。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耐药,突然停药,反而可能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因此,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是不可取的。
Q4:L-半胱氨酸的美白功效是?
A:L-半胱氨酸是在日本火得一塌糊涂的美白成分,它可以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同时调节表皮最下层的色素细胞生成的底层黑色素,除去皮肤本身的黑色素,通常可以配合维他命B族,维他命C一起服用,这样会更有效的维持肌肤细胞机能的运动。
因为是人体必须氨基酸,基本上没有副作用的。吃多了就像偏食一样!
Q5:美白丸美白貌似有效,那么,停止服用后会变黑吗?
A:YES!原理也不难理解,口服美白丸是每天给身体补充抗氧化和抑制黑色素的成分,一旦这个成分没有了,自身机能就不能再发挥作用的。所以,很多人停药后都会反弹。不过,你可以在口服美白丸期间加强防晒,多使用美白保养品,让皮肤慢慢恢复到白皙的水平。
Q6:哪类人不能服用美白丸吗?
A:美白丸不是灵丹妙药,有人服用2周就有效,有人服用半年都不见效,这也与自身体质有关,因为有些皮肤暗沉是因为自身疾病引起的,需好好调理才是正道。另外,是药三分毒,孕期、哺乳期、经期的女性还是尽量避免,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人士请绕道。
对于美白丸是否真的有用这个问题,大家还是看各种的实际效果,对于美白丸有没有副作用这个问题,是药三分毒,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吃吧,不过美白丸的常见成分是抗氧化剂维生素之类的,想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日常美白注意事项
一.饮食:
1.坚持每天喝牛奶, 多喝水.
2.白天多吃肉类食品,晚上吃青菜,因为很多青菜都是感光的,白天吃会变黑.
3.太阳落山后吃一些含VC的水果,有美白作用.
4.经常给自己煲羊肉汤喝,美容.
二.日常护肤:
1.用弱酸性洗面奶,洗后用牛奶冲.
2.面霜要补水滋润的,但不油的,皮肤水分足了,自然晶莹剔透.之所以不用美白的,是因为美白的几乎都含有激素重金属, 也可以用有防晒效果的面霜.
3.发现皮肤不是特别好的时候,要做面膜.但不要经常做,该有依赖性了.可以把银耳熬成糊, 做面膜, 天然的可以天天做都没有问题, 很过名贵面膜都是用银耳做精华液的, 用不了,就放冰箱里,3,4天用完, 银耳要买纯天然的,而且没经过化学品加工的.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会让你皮肤有光泽,有弹性.
四、防晒。每天出门必带品:防晒霜、防晒伞。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