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我们喜欢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我们对于春分的基本认识就是春分到了也就是春天正式来临了,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其它含义吗?
春分是什么意思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惊蛰之后,也属于二月节气,其时间通常为每年公历的三月二十号或者二十一号。 春分这一天的夜晚时长和白昼时长相等。 而春分过后,白昼时间会渐渐地比夜晚时间要长,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分过后正式进入春天。
“风雷送暖季中春,桃柳着妆日焕新”春分过后,气温稳步提升。 但之后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也就是有一段持续返回低温状态的时期,倒春寒严重时,可能会损害庄稼农作物的生长。
有些地区还有一些关于春分的节气民俗,例如吃春菜、春祭等等。 吃春菜中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在春分那天,人们去到田野间寻摘,拿回家做成汤食,吃下春菜做成的春汤祈求阖家平安健康。 春祭是指在春分这一天开始扫墓祭祖的活动,祭奠祖先。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并称为“两分两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四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二月中。 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春分时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正当二月中。 因为中分春天为两半,得名叫春分。
春分,自然界变化的表现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短,《春秋繁露》则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是春分的最大特点。 这样“阴阳相半的”日子每年有两个,一是春分,一是秋分,所以有谚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寒来暑往,四季循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很早就体会到了一年内季节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但要准确地把握这一循环,需要经过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其中圭表测日的方法作用非常大。 在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带有刻度的圭尺,这一实物的发现证明我们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圭表测日的方法。
我们常说立竿见影,通过日影长短的观测,古人对太阳一年周期性变化有了准确的把握,慢慢就有了为一年的时间标记刻度的能力。 《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就是对于春夏秋冬四季太阳变化的描述。 可知最初日影最长的冬至和日影最短的夏至这两个标志点被观测到之后,其次被观测到的就是春分和秋分。
古代的春分,是校对度量衡的日子。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甬”通斛,和斗一样也是容器的一种。 这是因为春分昼夜被均匀平分,在古人看来,这蕴涵有天地公平的内在含义。
春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
1.是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2.是指季节平分。 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 因此而得名春分。
春分代表寓意:
昼夜几乎相等;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北半球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到夏至达到最长。 春分时节天气不暖,到了秋分天气也不会凉。 春分时节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之一就是,当冷空气入侵时就会出现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春分时节刮风天气较多,到夏至时雨水就较多。
评论列表 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