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家里潮湿是开窗还是关窗(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看了一下天气预报,发现后面几天都是在下雨,这一下雨屋子里面就会很潮湿,到底在这个时候要不要关窗户呢?…

看了一下天气预报,发现后面几天都是在下雨,这一下雨屋子里面就会很潮湿,到底在这个时候要不要关窗户呢?

梅雨季节家里潮湿是开窗还是关窗

在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最好是关窗比较好。 因为东南风带来的是最为潮湿的空气,一直开着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每个角落,容易导致家具和一些书籍等物品发霉。 因此,梅雨季节一定要注意及时关窗,然后在中午和下午适当开窗通风透气。

梅雨季节家里潮湿是开窗还是关窗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1.身体保健

梅雨季节,气温变化比较大,阴雨连绵,人体免疫力低,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感冒发烧。

此季节要更加注意增加衣物,慢性病患者坚持服药,注意身体保健,此期间是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以及体质较弱者。

2.清淡饮食

梅雨季节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助于肠胃消化、祛湿排毒、增强免疫力。

多吃瓜果蔬菜,生冷、油腻食物尽量避免,以免伤脾助湿,增加消化负担,引发疾病。

可多吃扁豆、薏米、冬瓜、绿豆、玉米、高粱、百合、莲子、小米、鲫鱼等。

3.不要贪凉

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很多人喜欢吃冷食,觉得舒爽。 但是梅雨天气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如果贪凉会导致脾胃受损,引发腹痛、腹泻。

在饮食上一定要节制,冰棒、冰水、冰西瓜都要少吃,剩菜、剩饭、隔夜茶、冷饮等都不要吃,注意饮食卫生。

4.避免外湿

潮湿会让人感觉不舒适,也容易引发疾病,在梅雨季节尽量避免打湿身体。 有条件的话,避免外出,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

如果外出注意携带雨具,时间长的话穿上雨靴,避免脚长时间潮湿,也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不在室外停留过长时间。

5.注意通风

阴雨连绵的时候空气潮湿、阴郁,东西都发出霉味,通风非常重要。

趁雨停的时候,赶紧开窗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新风系统。

6.晾晒被褥

潮湿的空气,让所有的物品上都蒙上了“水雾”,人睡在潮湿的被褥上,很容易着凉、助湿,引发疾病。

抓紧太阳出现的时间,多晒被褥,或者将床单、被罩烘干,勤换洗。 家中多备一些除湿的干燥剂。

7.保持好心情

天气很容易影响人的心情,在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阴郁、湿气较重,在这样的季节,人的心情也变得紧张不适。

在梅雨季节,尽量调节自己的心情,合理安排事物,缓解压力,让自己保持好心情。

8.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人体抵抗力,在梅雨季节运动更加的重要。

天气不好,我们可以选择室内的运动,或者雨停的时候去户外做适当的运动。

梅雨季节家里潮湿是开窗还是关窗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会持续多久

梅雨季节一般会延续约半个月左右。

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2020梅雨出现时间:梅雨开始的日子为“入梅”(或“立梅”),结束那天为“出梅”(或“断梅”)。 典型梅雨一般为5月上旬到中旬“入梅”,6月上旬到中旬出梅。 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

梅雨季节家里潮湿是开窗还是关窗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梅雨季节的梅是什么意思

梅雨季节通常是在每年的6~7月,这时的降水量很增加,空气的湿度也会变大。 因为这个季节江南的梅子正好成熟了,所以就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的梅是杨梅,杨梅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成熟。

杨梅又被称为树梅、圣生梅,原产于我国浙江地区,在缅甸、菲律宾等地区也有种植,常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山上,适合种植在肥沃、透气的微酸性土壤中,最高可以长到15米,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很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1400880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支持注册即可进行软文投稿,投稿请遵循投稿规则,否则审核不通过!

    关于作者: admin

    种草双鱼座知乎个人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mgqpm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列表 人参与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81400880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