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韩国作家李惠利的《燕尾蝶和月亮》:
关于韩国作家李惠利,熟悉“魔法象”的小朋友们一定不陌生。
我家宝宝子就读过她的《跑啊》《下雨天》,第一次接触这样形态的图画书,一见倾心,再读欢颜,重读多次,从来没有厌倦过。
李惠利大学主修视觉设计专业,后又攻读视觉设计硕士,她善于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进行稍加夸张的放大,她的作品角色表情夸张,并且个性鲜明。黑白的线条与色彩就是这种个性的表现——在我和宝宝子都对她的作品形成一种固定的期盼后,这本《燕尾蝶和月亮》却整个颠覆了这种印象。
宝宝子干脆就无法把这本书和《跑吧》系列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不禁感叹,永远不要给一位童书作者、绘者设置标签,作为读者,永远都把他们当做一个未曾谋面的小孩子就对了,他们永远会给你惊喜,会出乎意料,会通过作品告诉你,绘本不受限,这才是真正的个性。
1
说到这本和以往不一样的《燕尾蝶和月亮》,我和宝宝子真是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会。
我由于年龄和资源的优势,读过的书自然要大于自己学龄前的女儿,所以对于我来说,《燕尾蝶和月亮》的故事并不陌生,所以,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一个月亮守护燕尾蝶宝宝成长,但却并不干涉的故事。对我来说,很容易和故事中的月亮共情,她就像《目送》中老母亲,让我感受:
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很多时候,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你就像月亮一样,站在远远的地方干着急,默默鼓劲和加油,但是真正的成长,还是要依靠燕尾蝶自身的努力和力量,破茧成蝶,然后振翅远飞,你还是只能默默地鼓劲加油,默默祈祷……
宝贝,成长不就是这样的吗?
事实证明,一个成年人看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多老套,听了宝宝子的解读,我觉得这个“温暖”大概是自我感动,当妈的读了个寂寞。
2
她说,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故事!我看不下去了!
我说,这个是画《跑吧》的那个作者啊,你为什么不喜欢,这画面多精美啊,美得我都想扒下来做壁纸。
她,振振有词状:妈妈你说得没错,这个书画画得是很美的,但是故事却令人悲伤!
悲伤?悲桑!
那为什么不是《跑啊》《下雨天》那种让人快乐的书呢?
……
这对话有点乱,我来画画重点。第一,孩子表达了“不喜欢”的情绪;第二,不喜欢的原因不是画面不美,故事不好,不喜欢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告诉了她这个作者的书她看过,她很疑惑,为什么不继续画那些跑啊玩儿啊,画面色彩碰撞鲜明的快乐的故事;第三,这种不喜欢的情绪其实是——她感觉到悲伤。
悲伤的原因如下:燕尾蝶生下了宝宝就被大螳螂吃掉了——孩子的感悟:那毛毛虫宝宝多可怜啊,没有妈妈了。
月亮被燕尾蝶妈妈临终托孤,好不容易找齐了十只遗落在人间的毛毛虫宝宝,可是喜鹊叼走一只,长尾山雀吃掉一只,椿象还虎视眈眈盯着一只——孩子的感悟:好紧张啊好紧张……
就像一场鼓点密集的悬疑电影,又像一场荒野生存游戏,十只毛毛虫优胜劣汰,最后只剩下一只,而仅剩下的这只还是不能稍事休息,马上就开始了痛苦的蜕变……
啊啊啊,妈妈啊,太可怜了,我看不下去了!
3
如果成长是一翻就到的那页,斑斓的彩蝶占据了连页的篇幅,如果成长只是看到破茧成蝶,翩翩起舞,那就好了。
可是,成长的每一步,正如这命运多舛而又孤独的毛毛虫一样,有时候妈妈是月亮,有时候老师是月亮,有时候有的毛毛虫连这样的关注都没有……
是的,我感受到了悲伤,但是同时,我又想到,悲伤和温暖也并不相悖。世界本来就存在着这种悲伤的情绪,就像画过了呼呼啦啦的欢乐,好的作家也要将悲伤画给你看,但是,悲伤到最后,还会有希望,还有温暖。
不知道宝子小姐多会能把这本书彻底看完,给她时间,就像月亮注视全世界的孩子,不说话,不逼迫,不强求,顺其自然,感受一切。
评论列表 人参与